【人物名片】
見玉娟,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研室主任、正高級教師,曾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最美教師、十佳青年教師,2025年安徽省教書育人楷模候選對象。
【人物寄語】
“有教無類”,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種深深的相信。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權利,都有成長的可能,都值得被真正地“看見”。
9月12日,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七年級聾班外的走廊上,見玉娟像往常一樣輕輕靠在門邊,透過門縫望向教室里正認真聽課的孩子們。這是她與這12個孩子相伴的第七年,“我早已把他們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每一個都是?!?/p>
1997年,剛走出校門的見玉娟,轉身便步入了阜陽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大門,從此開啟了她長達28年的特教人生。
“我1993年進入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學習,當時選的是音樂專業。”見玉娟回憶道,那時候,她和家人都不太明白什么是“特教”。
真正讓見玉娟理解這份工作意義的,是畢業前的那次實習。1997年5月,在江蘇省丹陽聾校,她帶著一群聽障孩子排練節目,一個孩子突然情緒激動,一把將錄音機摔在地上。那一摔,震醒了她。
“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孩子們寂靜的世界里,光有熱情遠遠不夠,更要有一顆能‘聽’得見哭聲、讀得懂憤怒的心。”見玉娟回憶說。
作為律動老師,見玉娟面對的是一所沒有舞蹈教室的學校,和一群毫無音樂基礎、聽不見節奏的聽障孩子,每一個動作都要重復無數遍,教學舉步維艱。她一度如“擱淺的魚”,陷入困境。
但見玉娟沒有放棄,她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她帶領孩子以手代耳,借鼓聲震動、拍肩互動感知節奏。每天放學加練、周日加班,漸漸地,孩子們終于能合上音樂節奏。
一個學期下來,見玉娟編出多個節目?!斑@么有限的條件,竟有如此高質量的演出。”前來學校調研的省教育廳領導驚嘆不已。
1999年,她帶領學生們走上阜陽市文藝匯演的舞臺。一支《愛的奉獻》跳完,掌聲久久不息。學生家長緊握見玉娟的手,熱淚盈眶,說不出話。
那一刻,見玉娟第一次體會到特教教師的價值與幸福,有教無類,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有用之人。此后,她編導的節目多次在省、市獲獎,為聽障孩子點亮了希望之光。
2002年,因學校語文教師緊缺,見玉娟毅然轉崗,承擔起語文教學與教研工作。
見玉娟不斷學習理論、鉆研教材,將“生活化教學”融入課堂。面對聾生的理解障礙,她自帶蔬菜、水果等作為教具,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為攻克發音難題,見玉娟為學生量身定制訓練方案:讓他們觸摸喉部振動、對照鏡子模仿唇形、借助動畫分解口型。她帶著學生重復成百上千次練習,嗓子啞了、疼了,仍堅持不放棄。
數月后,當學生第一次清晰喊出“爸爸媽媽”,家長淚流滿面。那一刻,見玉娟再度感受到特教工作的價值,也暫時忘卻了自己常年咽炎的痛苦。
見玉娟的付出獲得了認可,七次榮獲省市優質課比賽一等獎,多次執教省級示范課,其提出的“聾校語文三生課堂”實踐獲2022年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教28年,擔任班主任二十余載,見玉娟始終堅信:特教班主任的工作看似瑣碎,卻有特殊意義。她幫學生掛蚊帳、送冬衣、補衣物,帶就醫、教自理、助貧困,以母親般的愛,為殘障孩子撐起一片晴空。
“我最大的夢想是,希望孩子們走向社會后,能夠成為殘而不廢、殘而有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币娪窬暾f。
■ 本報記者 安耀武 李鵬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