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當“梨花杯”來到“徽班故里”安徽,一場戲曲的盛宴在此怦然綻放。
9月23日至25日,第五屆“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巡演(安徽站)暨戲曲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在安徽合肥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中國戲曲學院、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藝術學院共同承辦。此次展演暨研討活動,不僅是一場充滿青春活力的藝術盛會,也是一次立足實際的教學研討,更是一段意蘊悠長的文化回響。
“梨花”綻放,教學成果展風采
“梨花杯”作為我國文化藝術領域一個權威的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平臺,代表著國內戲曲教育的最高水平。這次安徽站活動,匯聚了安徽、江西、山東、河南4省9所院校的200余名師生,聯袂獻演了京劇、豫劇、黃梅戲、徽劇、山東梆子、呂劇等十余個劇種的17部精品劇目。
舞臺上,青年學子們“手、眼、身、法、步”一絲不茍,文戲情感飽滿,武戲矯健利落。從河南藝術職業學院器樂表演《歡慶》的熱烈開場,到山東藝術學院京劇《狀元媒》的醇厚韻味,再到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徽劇《扈家莊》的刀馬嫻熟,每一出劇目,都展現出扎實的教學功底與新時代戲曲人才培養的豐碩成果。









觀眾席中掌聲不斷,有人專注凝視舞臺,有人舉起手機記錄精彩瞬間,沉浸于戲曲藝術的魅力之中,直到散場也久久不肯離去。一位觀眾感慨道:“能在合肥一次欣賞到如此多高水平的戲曲演出,實在過足了戲癮。”
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同步展演,極大拓展了傳播覆蓋面。據統計,2場演出線上直播累計觀看量超7萬人次,圖片直播點擊量突破80萬次,有效提升了公眾對戲曲藝術的關注與認同。
智慧碰撞,研討交流聚共識
9月25日舉行的戲曲教育教學研討活動中,來自皖、贛、魯、豫、湘5省16所院校的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戲曲教育教學的傳承發展路徑”展開深入交流。探討聚焦三大核心議題:課堂教學如何有效銜接舞臺實踐?標準化教學如何保留地方劇種的獨特韻味?面向Z世代,戲曲教育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
與會代表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共建教學資源、完善實訓機制等方面達成多項共識,并初步形成區域師資共享、課程共建等合作意向,推動戲曲教育由“各自探索”邁向“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戲曲學院副院長陸蓓指出:“這一高規格平臺拓寬了師生視野,增強了學生對舞臺的敬畏與專業認同,這種‘敬畏’,是課堂無法完全賦予的寶貴品質。”
山東藝術學院張倩老師認為,時值徽班進京235周年,此次赴皖展演更具尋根溯源的象征意義。對學生而言,這是從練功房邁向舞臺的關鍵一步,體現了“以演促教、以教促傳”的育人實效。
參演京劇《鎖麟囊》器樂表演的學生表示:“‘梨花杯’讓我在挑戰中成長,在協作中凝聚信心。我將繼續踏實鉆研,為戲曲傳承貢獻力量。”





徽土新枝,傳承之路正芳華
安徽,是徽劇的發源地,也是京劇的重要淵源,戲曲文化底蘊深厚。從“戲曲活化石”池州儺戲,到影響廣泛的青陽腔、徽劇,這片土地始終是中華戲曲藝術的重要沃土。而今,在這片“徽土”之上,新的枝丫正茁壯成長。
在第五屆“梨花杯”全國青少年戲曲教育教學成果展示巡演(安徽站)活動中,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帶來的徽劇《扈家莊》與黃梅戲《女駙馬·洞房》驚艷四座。登臺的少年學子們唱念做打功底扎實,表演生動傳神,充分展現了戲曲藝術精髓,其專業水準與舞臺風采贏得了專家與觀眾的高度贊譽。
活動雖已圓滿落幕,但青春的旋律仍在“徽班故里”回響。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戲曲技藝的代代相傳,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實踐中煥發出的蓬勃自信與璀璨光芒。
為確保此次活動高質量呈現,省文化和旅游廳全力統籌,各相關單位通力協作,在場地安排、服務接待、宣傳推廣及技術保障等各環節均提供了有力支持,其專業細致的組織工作受到參演院校及相關單位的一致好評。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