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編者按 五年奮進路,一曲青春歌。五年來,淮南師范學院共青團與青年學子雙向奔赴——當理論課堂走進田間地頭,當創新火花綻放在實驗室里,當志愿服務溫暖社區街巷,我們看到的是思想的落地生根,是青春的無限可能。共青團淮南師范學院第六次代表大會、淮南師范學院第十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新征程的開啟,淮師青年正以行動證明:最好的青春,是與時代同頻共振的青春。
五載砥礪奮進,五載春華秋實。共青團淮南師范學院委員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共青團改革,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為學校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貢獻青春力量。
信仰鑄魂 讓青春航向更堅定
學校共青團深入構建“黨建帶團建—理論武裝—實踐育人—價值塑造”四位一體工作體系,推動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堅持“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持續深化共青團改革,優化組織架構,打造“一站式”團學服務平臺。全面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五年來累計發布活動4.5萬個,參與人次10.44萬。
構建“六位一體”理論學習體系,組織專題學習會500余場,實現全校團員全覆蓋。深入實施“青馬工程”,建立“省級—校級—院級”三級培養梯隊,年均培訓學員500余名。緊密結合黨的二十大等重要節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年均覆蓋2萬余人次。
推動主題教育與志愿服務深度融合,開展“鄉村振興青春行”“社區治理我參與”等項目200余個。打造“電火花學雷鋒志愿講解服務隊”等特色品牌,累計接待參觀者2萬余人次。組織萬余名學生參與鄉村振興大調研,五年輸送百余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扎根基層。
實踐歷練 讓青春擔當更扎實
學校共青團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實踐育人全過程,搭建多層次社會實踐平臺,為培養時代新人奠定堅實基礎。
建立“黨委統籌——部門聯動——校院協同”三級管理機制,打造“三下鄉”“返家鄉”“社區報到”三大品牌項目。2024年,生物工程學院“科技小院”助力企業增收超1200萬元,法學院“七彩陽光夏令營”服務留守兒童超4000人次。
構建“六位一體”志愿服務體系,培育“旭日社工服務隊”等優秀品牌,服務滿意度達98%以上。五年來累計組織3.5萬人次參與志愿服務,服務時長9.8萬小時。74名學子服務杭州亞運會獲好評,“大別山紅色踐行”項目獲全國優秀實踐品牌。
將勞動教育全面納入學分制度,構建“五維一體”勞動教育體系。校內外協同建設勞動實踐基地,創新“勞育+”融合模式,通過文明寢室創建、農耕園實踐等項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創新賦能 讓青春本領更過硬
學校共青團形成“組織領導有力、保障體系完善、實訓體系健全、競賽孵化聯動、服務機制長效”的創新創業工作格局,為地方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搭建“平臺筑基、機制賦能、實踐礪才”育人模式,組建“專業教師+企業導師+校友專家”三維聯動導師團隊,建成3個省級、6個廳級科研創新平臺。創新實施“創新班”培養模式,學生在“挑戰杯”等賽事中獲省級以上獎項3068項。
建立“教育筑基、競賽礪能、孵化促成”創業育人模式,構建“階梯式”創業課程體系,打造四級孵化平臺。完善“賽訓評”聯動機制,累計孵化創業項目89個,成功注冊公司32家。
設立專項科創基金,累計立項984項;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立項1420項。與地方政府、企業共建40余個校外實踐基地,組建專業創業導師團隊,形成“全員參與、全程育人、全方位服務”的雙創育人生態。
五育融合 讓青春色彩更絢麗
學校共青團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為抓手,系統構建社團活動、體育健身、美育教育三大育人平臺,有效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健全社團管理體系,實施“一社一品”計劃,多個社團入選安徽省“活力社團”TOP100。五年來開展社團活動1100余場,社團文化展演、話劇節等品牌活動成效顯著。
創新構建“平臺統管、數據賦能、賽事驅動、活動普及”體育育人格局。通過體質測試積分激勵、賽事榮譽積分轉化等機制,激發鍛煉熱情。常態化開展“春風杯”籃球賽等品牌賽事,覆蓋學生2萬余人次。
立足傳統文化與地域特色,構建“活動+競賽+實踐”美育體系。持續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品牌活動,打造元旦晚會等文藝展演。學生在安徽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一等獎8項,近三年獲省級以上藝術獎項200余項。
榜樣領航 讓青春力量更澎湃
在淮南師范學院這片育人沃土上,涌現出一大批可學可敬的青年榜樣。他們以奮斗為筆,以擔當為墨,生動詮釋“明德、至善、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
五年來,學校青年4人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1人獲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干部”稱號、3人獲安徽省“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人獲安徽省“百優大學生”稱號、1人獲“中國電信獎學金·飛Young獎”。
學校共有2000余名優秀畢業生報名參加西部計劃,服務西部志愿者累計150余人,70%以上選擇服務期滿后續任。2018年以來,選派五批400余名學生志愿者赴新疆和田市支教,累計面向近6萬名學生開課近9萬節,為促進民族團結貢獻力量。
新征程上,淮南師范學院共青團將繼續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挺膺擔當,讓青春在奮斗中綻放絢麗光彩。

青春熱議
此次團代會、學代會報告,字里行間都是青春擔當的力量,尤其讓我心潮澎湃的是“思想立團”的經驗總結和“五大青春行動”的部署。這五年,馬克思主義學院用思政課講活理論,用紅色研學筑牢信念,正與報告“凝心鑄魂”的要求同頻共振;未來,我們要以“青春鑄魂”深化理論武裝,讓思政微課堂更加深入人心;以“青春建功”踐行使命,帶大家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發展。讓我們把報告精神落到實處,做真理的踐行者、時代的奮斗者!
□馬克思主義學院團委書記 韋振毅
作為一名輔導員,在今后工作中,我將以團代會、學代會精神為指引,做學生思想成長的“引路人”,把大會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做學生學業發展的“助推者”,結合淮南師范學院學風建設“六個一”活動等特色工作,助力學生明確專業目標、規范學習行為、提升實踐創新能力;做學生權益服務的“貼心人”,積極響應學代會中關于學生成長的需求,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未來,我將繼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輔導員的基層力量。
□計算機學院團委書記 朱思露
能夠作為學生會代表參加學校第六次團代會、第十次學代會,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在肩。過去幾年,學生會各部門恪盡職守,積極組織“挑戰杯”、“三走”趣味運動會等品牌活動,為校園文化注入了蓬勃活力。面向未來,報告提出的“青春賦能行動”呼喚更多同學積極參與。我們將繼續深化改革,凝聚各部門合力,不斷提升服務效能,與廣大同學一道,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和特色鮮明的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
□校學生會主席團成員 徐可欣
作為一名團員代表,大會報告中“實踐育人模式深度拓展”“志愿服務精神廣泛弘揚”等內容令我印象深刻,也讓我回想起自己參與社區支教、校園防疫等志愿服務活動的寶貴經歷。我將積極響應“青春建功行動”的號召,把專業知識融入社會實踐。在服務地方發展的過程中鍛煉自我、提升能力,這是我作為淮師學子,為建設應用型高水平大學貢獻力量的實踐路徑,更是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青春誓言的最有力回答。
□音樂學院學生 張思雨

校領導為2025年西部計劃暨鄉村振興計劃志愿者送行
(記者 黃 慧 通訊員 王俊飛)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