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
作為安徽省入選全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的兩個社區之一,北門口社區用“繡花功夫”讓心向往之的美好生活逐步變為現實。
北門口社區隸屬蕪湖市鏡湖區大礱坊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區,轄區內老舊小區密集,社區服務長期存在覆蓋面不足、供需匹配度低、服務資源整合能力弱等短板。
改變,源于完整社區創建、城市更新改造。
城市更新后,百姓幸福“原地升級”。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初衷是讓人居環境改善,讓居住品質提升。”大礱坊街道黨工委書記鄭聰告訴記者,不搞大拆大建,為此改造方案改了又改,就怕不合居民心意。
和新建宜鄰中心、睦鄰中心不一樣,作為老城區里的老社區,更多的是騰籠換鳥,整合資源。“就好比螞蟻搬家一樣,要在‘螺螄殼里做道場’。”鄭聰形象比喻道。
完整社區怎么建?建好能給居民帶來什么?
在空間規劃上,北門口社區大膽突破傳統模式,采用組團化布局,打破了物理“圍墻”,將幼兒園、戶外公園、衛生服務站有機融合,形成一個開放共享、充滿活力的城市生活新場所。
步入社區,功能齊全的服務設施和各類商鋪便映入眼簾。順著北壇正街朝里走,曾經的斷頭路被打通,在原蕪湖市縫紉機廠地塊上改建的九蓮塘公園,是居民休閑的核心區域,兒童游樂場、健身場地一應俱全,旁邊的停車位、充電樁等設施進一步滿足了居民日常所需。
俯瞰九蓮塘公園。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北門口社區黨委書記呂靜介紹,便利店、快遞站點、家電維修等便民業態一應俱全,各類生活服務設施密集布局,將便利與溫情濃縮在居民觸手可及的“15分鐘生活圈”內,確保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不出社區。
“設施這么全,生活真便利!”一句話,道出了北門口社區4540戶居民的共同心聲。
在北門口社區,類似于北壇正街、九蓮塘公園這樣的城市更新點還有不少,比如垃圾中轉站改建成人民城市驛站,再比如社區“邊角地”變身“口袋公園”等等。
“小改造”釋放“大民生”,老人和兒童是社區中需要更多關懷的群體,北門口社區將解決他們的需求作為建設重點。
打通“斷頭路”的北壇正街。鏡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社區老齡化程度高,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27%,這就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呂靜說,“群眾的話,得在家門口聽才真切。”
針對適老服務,北門口社區通過資源整合,異地遷入一家衛生服務站。別看面積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有中醫,有西醫,還引入第三方養老機構,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真正打通了社區養老的“最后一公里”。
時值初冬,伴隨著暖陽,北門口社區居民開啟了新的一天:有的在公園遛娃,有的在街角散步,有的則圍坐在“桂花樹議事點”......溫馨社區的畫面感十足。
“完整社區建設,關鍵在于惠民生、暖民心,下一步還將配套老人日托、短托服務,探索更多社區服務的新路子。”鄭聰如是說,讓完整社區建設成果更好惠及百姓。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