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11月19日,記者從黃山海關獲悉,由黃山徽母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500公斤臭鱖魚,經檢驗檢疫合格后,通過航空貨運順利出口至新加坡。此次出口是黃山臭鱖魚首次“游”出國門,正式“游”向國際市場。
臭鱖魚是黃山市的地標美食與徽菜的經典菜肴。目前,黃山全市共有臭鱖魚加工主體100余家,其中規上企業13家。去年,全市鱖魚年加工量約5.9萬噸,年加工產值超57億元,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但是,受多重因素影響,長期以來,黃山臭鱖魚一直未能“游”出國門。“傳統發酵工藝難以實現微生物的標準化控制,導致臭鱖魚發酵的品質不穩定,與國際食品安全標準存在差異。”黃山學院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吳永祥介紹。
“既要保留傳統工藝的獨特風味,又要符合國際市場要求,是我們技術攻關的核心。”黃山徽母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洋表示,公司與黃山學院聯合成立研發團隊,通過工藝創新與標準化生產,在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攻克了微生物控制、肉質保鮮等技術難題。
為助力這道地方特色美食進入國際市場,黃山海關運用先進的溯源技術,構建了從“源頭養殖場”到“終端加工廠”的全鏈條質量安全數據監控體系,確保原料安全可控。同時,系統梳理了新加坡等目標市場在腌制水產品方面的法規標準,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輔導和“一站式”合規解決方案,確保生產環節全程符合國際準入要求。
據悉,該批臭鱖魚于11月18日抵達新加坡,次日完成清關相關手續。黃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洪平表示,此次黃山臭鱖魚成功出口新加坡,不僅為傳統徽州美食國際化提供了有益探索,還構建了從生產技術到出口通關的完整解決方案,未來將推動更多黃山特色優質農食產品走向世界。(記者 袁中鋒)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