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11月19日,記者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合肥市城市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2022-2035年)(修編)已經進行了批后公開,將打造“精準高效供給+綠色出行引導”的停車供應體系。按照本次規劃,其中建成區聚焦老舊小區、重點醫院等剛性需求,有效緩解停車供需矛盾。
隨著近年來合肥迅速發展,城市規劃人口、建設用地規模、空間結構等發生了很大變化,也影響了公共停車的規模和分布。因此,為改善靜態交通環境,推動便民停車,合肥規劃部門在原有規劃基礎上,開展城市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修編工作。
本次規劃范圍為合肥市區,包括瑤海區、廬陽區、蜀山區、包河區(含高新區、經開區和新站區)。規劃年限近期至2027年,遠期至2035年。規劃對象為社會性客車(即小汽車)的停放設施,不包括公交車、出租車、貨車等專業運輸車輛、摩托車以及非機動車的停放設施。
合肥的城市公共停車場該怎么布局和完善,進一步解決停車難題?本次規劃目標以“有效保障基本車位、合理控制出行車位”為主線,在用好現狀資源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精準高效供給+綠色出行引導”的公共停車供應體系。
根據供給策略,將按照“先存量后增量,先內部后外部”的原則,在“內部挖潛、外部共享、路內優化”的基礎上,精準建設公共停車場。
布局原則上,按照“建成區補剛需、外圍區優出行”的原則,建成區聚焦老舊小區、重點醫院等剛性停車需求,緩解停車供需矛盾;外圍區僅考慮換乘停車需求,促進綠色出行。同時,要求嚴格按照“三區三線”管控要求,規劃選址在城鎮開發邊界內。
在本次規劃中,合肥共規劃公共停車場776處、約13.2萬個泊位。其中,規劃新增361處、約5.5萬個泊位。未來,有望進一步緩解熱點區域停車難,加快補齊城市停車設施短板。
此外,記者還從建設部門了解到,2023年至今,合肥已累計利用待建空地、邊角空地等騰出土地共計約104萬平方米,新建臨時停車場165個,新增停車泊位6.4萬余個。通過盤活土地資源、改造老舊停車場、共享智慧系統等方式,想方設法拓展城區公共停車空間。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吳奇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