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指尖輕撫琴弦,一曲《漁舟唱晚》從古箏流淌而出,教室瞬間安靜下來,學生們沉浸在悠揚的旋律中。
王碧云是蚌埠市和煦小學的音樂教師,同時也是少先隊大隊輔導員,2014年走上講臺以來,她用音樂教育和品德培養陪伴學生成長,也用熱愛與責任心書寫自己的青春日志。
“古箏的聲音真好聽”“我好像看見夕陽下漁民在湖上劃船的畫面”......在校傳統文化古箏課上,王碧云給學生們演奏傳統樂曲,這是許多學生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傳統樂器的魅力。
“課堂上,學生們不僅學音樂知識技能,更學會表達情感、欣賞創造美。”在王碧云的古箏課上,樂符流轉,課堂上總是發出陣陣驚嘆,美育的課堂里,傳統文化的種子也隨著樂符種進學生的心間。她還用古箏彈奏學生們熟悉的歌曲,古琴和現代歌曲的碰撞讓音樂的學習更增添了趣味和可能性。
初學古箏時,有學生產生畏難情緒,王碧云便耐心地相伴練習,讓學生逐漸樹立起自信。“期末校展演的時候,臺下掌聲陣陣,我相信古箏聲正讓傳統文化在學生們心中扎根發芽。”她說。
作為少先隊輔導員,王碧云將紅色歌曲融入教學,紅色歌曲演唱活動讓學生們感受革命先輩精神力量,傳統文化主題音樂課讓學生們讀懂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在一次少先隊禮儀風采展示籌備前期,召集少先隊員排練時遭遇難題:隊禮不夠標準,隊列不夠整齊,個別隊員在軍姿訓練時開起了小差。王碧云沒有疾言厲色地斥責隊員們,而是召集他們到隊旗前,細致講解隊禮與隊列背后的意義,“右手五指并攏高舉過頭頂,象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展示當天,隊員們禮儀標準、隊列整齊,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王碧云說,這場排練不僅是為了一次展示,更是為隊員們播下 “懂禮儀、有擔當” 的種子。“潤物細無聲”是王碧云的座右銘,默默耕耘、潤澤心靈的教育方式將素質教育與創造性培養貫穿始終。
榮譽墻上,一張張獎狀記錄著王碧云和學生們共同成長的足跡:蚌埠市第三十八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蚌埠市和煦小學少先大隊“集體三星章”、“蚌埠市少先隊禮儀風采展示”一等獎......每一個獎項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
作為少先隊輔導員,王碧云尊重關懷學生成長, 注重思想引領與心理疏導,并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助力少先隊員實現知識提升與品德塑造的雙重成長。“平凡孕育偉大”,她要當好少先隊員的朋友和引路人的雙重角色,通過教育實踐使隊員間形成互助友愛的伙伴關系,并成為彼此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在指導學生參與各項活動比賽的同時,王碧云也非常注重自己作為少先隊輔導員的基本功技能。在日常的教學和活動中,她嚴格要求自己,力求精益求精,始終保持著學習的心態,先后榮獲2023年“蚌埠市少先隊輔導員基本功技能大賽‘活動課設計與說課’、‘專業技能展示’”單項特等獎、“蚌埠市少先 隊輔導員基本功技能大賽”特等獎;獲“蚌埠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稱號;獲“安徽省少先隊輔導員基本功技能大賽‘活動設計與說課’、‘才藝展示’”單項獎,并在2024年榮獲“安徽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稱號。
(記者 沈思佳 通 訊 員 王力弘)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