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編者按 如今,在利辛縣的校園內,身著整潔校服的學生們笑容滿面地走過,“校服超市”里家長與工作人員親切交流,氣氛溫馨——這場源于“一件校服”的改革,正以小見大,逐步描繪出“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藍圖,同時也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了基層的生機與活力。
“校服超市”開業
家長買得明白 學生穿得舒心

近日,利辛縣“校服超市”正式開業,這個看似小切口的教育服務創新,卻成為當地破解校服采購難題,踐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理念的生動實踐。
開業當日,家長帶著孩子選校服的熱鬧場景、學校老師卸下采購重擔的輕松笑容、企業承諾品質的鄭重表態,共同勾勒出一幅“民生實事辦在心頭”的溫暖畫卷。
一場瞄準民生需求的改革
“以前給孩子買校服,要么是學校統一收錢,價格多少心里沒底;要么是自己找門店,怕買錯款式、擔心面料不透氣,跑好幾家才能定下來。”“校服超市”開業當天,帶著孩子選校服的閆女士,手指著貨架上明碼標價的校服標簽說,“現在好了,超市里從春秋裝到冬裝,每個學段的款式都有,能摸面料、能試大小,標簽上連檢測報告編號都寫得清清楚楚,花多少錢、買得放心不放心,一眼就明了。”閆女士的感受,道出了利辛縣過去在校服管理中的普遍痛點——此前,校服采購存在“學校包辦壓力大、家長選擇空間小、質量價格不透明”等問題。學校既要協調企業,又要應對家長疑問,分散了教書育人的精力;家長擔心“價不符實”“質量不過關”,部分家庭還因孩子間校服款式差異產生攀比心理;個別環節的不透明,更給教育行風帶來潛在風險。
“民生無小事,哪怕是一件校服,也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利辛縣委、縣政府將校服改革作為“民生工程”“廉潔工程”統籌推進,構建起“黨委統領、政府主導、教育牽頭、部門聯動”的頂層設計機制。從“一款三套”的款式海選,到“限高控低”的價格管控;從企業遴選的公開招標,到“校服超市”的市場化運營,每一步都緊扣“陽光化、規范化、便民化”核心,打破過去“單一供應、被動接收”的模式,把選擇權、知情權還給家長,把辦學精力還給學校。
小超市里的教育大文章
走進利辛翰聯時代廣場二樓的“校服超市”,貨架上分學段、分季節整齊陳列著不同款式的校服,面料樣本旁貼著權威機構的檢測報告及企業資質與價格明細。“我們不僅要讓家長‘買得明白’,更要讓孩子‘穿得舒心’。”校服企業代表、利辛縣偉迪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偉介紹,入駐“校服超市”的企業均經過嚴格資質審核,需承諾“面料環保達標、做工精細耐穿”,同時提供“按身高定制”“售后補換”等服務,針對特殊體型學生還能提供個性化調整。
更讓家長感到暖心的是,“校服超市”還推行“新生購置、老生續用”的靈活政策。“孩子去年的校服還很新,沒必要再買一套,這項政策太好了!”學生家長張先生說,他特意帶孩子來試穿新校服,同時確認舊校服仍可正常使用,“既不浪費錢,又能教孩子勤儉節約,學校考慮得太周到了。”
對于學校而言,“校服超市”的開業更是一場“減負”。“過去每到采購季,學校要組織家長委員會協商款式、對接企業、統計尺寸,還要應對各種咨詢,牽扯太多精力。”利辛縣錦繡路學校黨支部書記李義良坦言,“如今校服采購從‘學校事’變成‘家長自主選’,教師得以專注教學,現在校服成了真正的‘校園文化符號’,學生們穿著統一整齊的校服參加活動,集體歸屬感更強了。”
提供新思路激活新生態
“校服事雖小,卻連著黨風政風、校風學風。”利辛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文成表示,“校服超市”的運營,不僅通過“市場化運作+透明化監管”從源頭防范了“微腐敗”,更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家長受益”的模式,構建起“學生舒心、家長放心、學校清心、社會安心”的教育服務新格局。開業至今,縣教育局聯合市場監管、發改委等部門建立“企業自檢+部門抽檢+家長監督”的三重質量管控機制,確保每一件校服都經得起檢驗。
來自社會各界的認可成為這場改革最堅實的支撐。亳州市教育局二級調研員方顯啟說:“利辛教育‘校服超市’把群眾關切轉化為改革舉措,既解決了具體民生問題,又為教育領域作風建設提供了新思路。”利辛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則表示,這種“陽光化模式”有效切斷了潛在利益鏈,為凈化教育生態提供了“利辛方案”。
據了解,為做好校服民生實事,利辛縣組建由縣政府牽頭的工作專班,專程赴廣東深圳考察學習。后續從72家校方企業中公開遴選20家優質企業,網絡征集16個省、市近百份設計稿,23萬人次投票,確定春夏冬三套分學段校服。同時發揮利辛縣“一塊布”產業基礎優勢,兼顧不同學生群體,推行“一套三料(高、中、低三種布料)”,從價格、質量、造型等方面進行優化,全方位筑牢“校服超市”基礎,讓改革落地更扎實。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優化‘校服超市’服務,比如增加線上選購通道、拓展售后服務網絡等,讓民生實事越辦越貼心。”利辛縣委教育工委書記、縣教育局局長李西連說。
(利教 記者徐徐)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