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世上,有種幸福叫‘我是思政課老師’”。這句話背后,是安徽藝術學院教師高元龍二十一年來用心靈喚醒心靈、以理論照亮現實的深情實踐。他從不照本宣科,而是俯身傾聽——一張“我想當農民”的紙條,被他轉化為關于理想與尊重的生動課堂;他讓“難教的課”變成“熱門的課”,用幽默與智慧打破成見,甚至走上藝術思政大課的舞臺;他更走出校園,讓黨的創新理論在更廣闊的天地生根發芽。高元龍的講臺,在三尺之間,更在山河之間。他用一以貫之的熱忱證明:思政課不是重復的說教,而是一場場思想的對話、一次次價值的點燃,是一位教師與一個時代共同成長的幸福旅程。
高元龍:有種幸福叫“我是思政課老師”
二十一年如一日,他始終站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尺講臺,用愛心與責任陪伴一批又一批青年大學生走過成長的岔路口,幫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他以奮進之姿點燃學子心中的火光,以共產黨員的赤誠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平凡的日子里,安徽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高元龍扎根思政課堂,用每一堂課、每一次對話,真切詮釋著新時代教師的幸福與價值。
當思政課教師是幸福的選擇
自2004年7月從事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以來,高元龍時常自問:“我是誰,我要當什么樣的思政課老師,怎樣才是思政課好老師”“要當就當讓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這是高元龍在長期摸索中給出的答案。在思考思政課教師職業意義的過程中,高元龍曾被一張“我的理想是當農民”的紙條深深觸動。
那是2008年秋季學期,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一張寫有“我的理想是當農民”的匿名紙條喚起了他對思政課教師職業意義的再認識。學生在紙條中寫道,他在小學時談“我的理想是當農民”,被同學們嘲笑了,從此再也不敢公開說當農民的理想。驚訝之余,高元龍當即組織全班學生開展了一場主題為“我想當農民”的討論,結果學生們均肯定了當農民的理想。經過了解,這名學生是覺得當農民的父母太辛苦了,希望以后的農民不要這樣辛苦。“這件事帶給了我很大的震撼,與其說是我教育了學生,不如說是學生教育了我。那一刻,我仿佛明白了選擇當思政課老師的意義,是一種既簡單又崇高的幸福。”
從此,高元龍堅信在育人的道路上,思政課教師大有可為。多年來,高元龍堅持講故事和講道理相結合,努力把思政課講得既有意義又有意思,當學生的良師益友。2019年以來,他先后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被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優秀教師”“安徽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被安徽省總工會授予“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難教”課變成“熱門”課
打鐵必須自身硬。做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求教育者要有豐富和健康的精神世界,練就過硬的教學本領,提升大學生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工作中,高元龍常常問自己:“將心比心,如果我是大學生的話,我希望我的老師怎樣講這門課?”高元龍認為,思政課堂應該在幽默風趣中滲透思想性,教學內容應該專精而廣博,課堂環境應該輕松而不失嚴肅,這門課應該激昂熱情而又潤物無聲地影響學生。“勤能補拙,笨鳥要學會先飛”。這是高元龍的座右銘。時至今日,高元龍依然堅持每節課前認真備課,堅持脫稿教學。他說:“即使是老教師了,任何時候也不能懈怠教學。”
近年來,高元龍多次參加各類教學比賽,增強了教學技能,開闊了教育視野,曾獲得安徽省高校思政課教師黨史說課暨教學展示比賽二等獎,安徽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等。2021年獲得第二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暨優秀課程觀摩活動特等獎,這是安徽省高校在該屆比賽中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唯一的特等獎。此外,高元龍曾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2022年第五期全國高校思政課骨干教師輪訓班學習期間,作為學員代表作展示教學;受教育部社科司邀請參加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周末理論大講堂”授課工作;受教育部社科司邀請參加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集體備課會,并在結業式上交流教學經驗和做法。高元龍說:“自信的老師才能教出自信的學生,老師要為學生樹立進取的榜樣。”
現如今,高元龍和同事們正結合藝術院校的專業特點,大力推進“思政+藝術”的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推動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助力培養藝術專業人才。2024年10月,高元龍承擔“我和我的祖國”安徽藝術思政大課的主講人工作,“這是我的第一次舞臺經歷,增強了我在藝術院校講思政課的信心和底氣”。此外,高元龍還熱心指導大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并獲得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展示活動一等獎等,使思政課這門藝術院校“難教”的課逐漸變成“熱門”的課。
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黨的十九大以來,懷著對立德樹人事業的摯愛和扎實的教學功底,高元龍的身影不再局限于校園。他先后獲聘安徽省委講師團專家庫青年宣講名師、團省委青年講師團成員、安徽省“青馬工程”高校學員授課專家,多次參與省級重大宣講工作。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進基層,再到“青年大學習”和“二十大精神宣講進高校”......他的聲音回蕩在社區、企業、大中專院校和基層干部培訓的課堂。
“宣講是信任,更是幸福”。高元龍這樣形容這段經歷。他不僅把思政課帶到更廣闊天地,也在與工人、居民、青年教師的真實對話中,反哺自己的教學,讓理論變得可親可感、落地有聲。
二十一年來,高元龍始終不忘“學高為師、行為世范”的初心,在思政課的講臺上默默耕耘、踏實前行。“思政課堂是神圣的,執教者既要有火一般的熱情,也要講究水一樣的智慧。不管面對什么樣的學生,站在什么樣的講臺,我們都要努力講出一堂問心無愧的思政課。”采訪最后,他感嘆,“這世上,有種幸福叫‘我是思政課老師’。”
點評
弘揚教育家精神 彰顯新時代師者風范
□安徽藝術學院黨委書記 韓 軍
高元龍耕耘高校思政課教學21年,潛心教書育人,堅持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堅持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相結合,堅持教學相長、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堅持以“四有”“六要”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指導青年學生參加全國、全省大學生講思政課比賽獲得一等獎等多項好成績。長期為學校、社區、企業提供理論宣講服務,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尋常百姓家。受教育部邀請參加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周末理論大講堂”授課工作,參加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集體備課會(中央黨校主課堂)并在結業式上發言。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安徽省優秀教師、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及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暨優秀課程觀摩活動特等獎。
安徽藝術學院始終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育家精神引領,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踐行教師群體共同價值追求,突出培育涵養;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貫穿教師課堂教學、科學研究、社會實踐等各環節,突出落地落實。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上,學校將進一步助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師生涯全過程,并轉化為廣大教師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不斷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著力打造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地方高水平應用型藝術大學建設提供堅強支撐。
(記者謝婷婷、通訊員束舒婭)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