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當廬州獅舞的鼓點敲響童真,當糖畫的甜香縈繞指尖,當皮影的光影映亮笑臉,當包公故事的智慧浸潤童心。11月18日上午,一場連接傳統與未來的文化盛宴,在合肥幼教集團北崗花園幼兒園溫情上演。作為新站高新區首個非遺進校園示范園所,2025年合肥市“非遺進校園”文化傳播活動在此落地生根,以“非遺進校園,文化共傳承”為核心理念,為高質量學前教育的發展藍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次活動由合肥市委宣傳部、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主辦,合肥市文化館(賴少其藝術館)、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肥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精心承辦,合肥幼教集團北崗花園幼兒園、新站高新區郭軼倫名園長工作室全力協辦,合肥日報傳媒集團(合肥日報社)全程媒體支持,旨在為孩子們打造一場沉浸式的非遺文化體驗之旅。

活動以“立體式、多維度”的文化傳播模式,讓非遺從書本走進生活,從傳說變為體驗。30分鐘的舞臺演出,是非遺藝術的集中綻放:威風凜凜的廬州獅舞,踏著歡快鼓點躍動登場,動作翻飛間盡顯傳統民俗的精氣神;變幻莫測的變臉絕技,一張臉譜瞬息切換,讓孩子們直呼神奇;廬州三花小貨郎帶著老合肥的市井煙火氣,用詼諧演繹勾起歲月記憶;齊天大圣美猴王神通廣大,金箍棒揮舞間重現經典神話的奇幻。這場濃縮了廬州文化精髓的演出,點燃了全場幼兒的熱情。

數字賦能讓文化傳承更具新意。8集《包公故事》動畫片,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動畫形式,講述包公清正廉潔、為民做主的經典故事。生動的畫面、易懂的情節,將“孝親、正直、勇敢”的中華傳統美德融入觀影時光,讓非遺文化中的精神內核,在潛移默化中滋養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非遺技藝互動體驗更是活動的核心亮點,6項廬州特色非遺項目輪番登場。非遺傳承人親臨現場,手把手指導孩子們體驗廬州面塑的巧奪天工——一團彩泥在指尖揉、搓、捏、粘,便化作可愛的小動物;廬陽糖畫以勺為筆、以糖為墨,在鐵板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甜香與童趣交織;廬州吹糖人充滿奇趣,一口氣吹出讓人愛不釋手的糖塑作品;廬陽字畫筆墨飄香,感受傳統繪畫技藝的韻味;廬州木板水印帶著古樸質感,體驗拓印的獨特樂趣;馬派皮影靈動鮮活,演繹傳奇。孩子們在傳承人手把手的指導下,觸摸非遺的溫度,感受傳統文化的匠心與智慧。

從“口傳心授”到“沉浸式體驗”,從“靜態展示”到“動態互動”,打破了傳統非遺傳承的時空限制,既是教育優質發展的生動實踐,更是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堅定文化自信的具體行動。北崗花園幼兒園始終堅定不移秉持教育優質發展理念,在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普惠的同時,注重教育內涵發展與文化浸潤,“非遺進校園”活動,正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教育的重要舉措。
一次創新實踐,夯實傳承之基;一份文化擔當,續寫時代新篇,非遺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的智慧與情懷。這場“非遺進校園”活動,不僅是一次文化的展示,更是一場傳承的接力,讓孩子們在親身感受中讀懂非遺之美,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傳統文化之魂,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土壤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梁瑩)
責任編輯:李志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