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扁擔挑樹苗,一把砍刀砍雜草,一個鐵鎬挖樹宕,一根樹枝做拐杖。
40年來,易厚掌用一雙厚厚的手掌,將荒山變成林海。
易厚掌,家住馬鞍山市含山縣陶廠鎮西塔村,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稱號,今年獲得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我從小就喜歡綠色,打心底里想承包荒山,綠化西塔山。”1985年春,時任陶廠鎮西塔行政村易莊村生產隊長的易厚掌,從廣播里聽到國家要對林業實行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的“三定”政策,便找到縣林業局,簽訂了承包荒山造林的合同。
承包荒山種樹,投入大、周期長、回報小、風險高,很多人都不看好。易厚掌毅然帶著母親、妻子和三個孩子一起搬進了大山,開始植樹造林,綠化荒山。堅持了十年,終于在西塔山開荒造林2000多畝,栽植的幼苗長成大樹。
眼看成果初顯,意外卻發生了。
易厚掌回憶,1996年1月,一場大火將樹燒得精光。禍不單行,老母親因勞累過度、接連打擊而去世;4天后,妻子在山上補苗時,一頭栽下去,再也沒醒來。
悲痛欲絕的他將兩位親人埋在西塔山,咬緊牙關,依舊沒日沒夜地在山上栽苗、清雜。“沒人搞,就荒掉了!”易厚掌說,“說過要把山變綠,我就要做到。”
長年累月的勞作讓易厚掌的雙手變得厚實而粗糙,老繭層層疊疊,虎口處因常年握持鋤頭、鐵鍬等造成的皸裂合了又裂、裂了再合,即使用針扎也沒有痛覺。“誰讓我自小名叫厚掌呢,名副其實嘛。”易厚掌打趣道。
為更好的開山造林,易厚掌把遠在北京從事餐飲業的兒子易成兵叫回來,與他一起上山種樹。父子倆到林業科研機構和大型科研農場,學習科學造林的經驗,并請來專家指導,調整樹種結構,淘汰退化林種。
近年來,易厚掌在兒子的幫助下,探索以經濟林養生態林的模式,種下700多畝茶樹、油茶樹,在林地間套種芝麻、中草藥、花生等,并將這些作物種植產生的收益再次投入補綠、護綠中。父子倆還成立林業合作社,從油茶樹苗供應到指導栽植,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務,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同時,他們還開辟出200多畝“好人林”基地,供志愿者栽樹,吸引更多人加入到造綠護綠的行列。
如今,西塔山五個光禿禿的山頭全部披上了綠裝,易厚掌也成為遠近聞名的“當代愚公”,西塔山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易厚掌山”。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