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類創新實驗專業學生 伍涵希
青年“智”造未來,既需乘政策東風,更要靠自身在“小切口”中深耕——于微觀世界保持敏銳好奇,在實驗室里錘煉扎實本領,向著更高目標突破創新邊界。
小時候,夏日的池塘邊總能看到蜻蜓翩翩起舞,它們像靈動的小精靈,在我心間播下了好奇的種子。進入安徽農業大學的第二年,我通過選拔進入生物類創新實驗班。實驗班集中了學院的優勢教學資源,不斷激勵我們走進實驗室,走進農業一線,培養創新創業能力,也幫助我打開了探索生物世界的大門。
從學科視角再次關注到蜻蜓時,我驚覺它是一座亟待開發的“寶藏”——蜻蜓腸道內的菌群蘊含著抵抗外界變化的強大力量。在這一契機下,我和團隊成員們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除了上課,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實驗室。我們反復試驗,不斷調整方案,面對失敗從不氣餒。我們相信,每一次挫折都是向成功邁進的一步。
我們的努力終于結出了碩果。憑借國家發明專利《黃蜻稚蟲腸道真菌木霉屬QTYC44的代謝產物和應用》等創新成果,我們先后斬獲了第十一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安徽賽區亞軍、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金獎的好成績。
這些榮譽不僅是對我們過去付出的肯定,更是對未來探索的激勵。但我深知,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的目標遠不止于此。我們夢想著,能在更高的平臺上取得突破,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技術,為鄉村振興貢獻“金點子”,讓蜻蜓腸道的“小秘密”成為守護農業綠色發展的“大能量”。青春的答案永遠寫在探索的路上。
責任編輯:杜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