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重點新聞門戶網站
安徽青年報官方網站
“啪!”
一聲清脆的擊球聲在六安市體育中心內炸響,潔白的羽毛球如流星般劃過賽場,帶著破風之聲,引發現場觀眾一陣驚呼與喝彩。
場上的選手目光如炬,奮力比賽;場下的市民熱情似火,吶喊助威。剛剛落幕的六安首屆“羽林爭霸”羽毛球挑戰賽,不僅是一場速度與力量的角逐,更是一曲由“皖西大白鵝”領銜奏響的、關于產業轉型與城市煥新的激昂交響。
比賽中的羽毛球,正源自這片土地上千家萬戶養殖的皖西白鵝。從“一只鵝”到“一顆球”,再到“一場賽”“一片景”,安徽六安正以其獨特的資源稟賦,執“羽”為筆,書寫著三產融合新文章。
一根羽毛的產業基石
這篇文章的開頭,必須從一只鵝講起。
地處北大別山區的六安,水域豐沛、氣候溫潤,是國家級優良禽種——皖西大白鵝的理想家園。
這只“鵝”來頭不小:它不僅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更以其“羽片大、毛囊深、羽梗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卓越品質,成為世界高端羽毛球制造的頂級原料。
位于裕安區的養殖戶聶國寶告訴記者,一只成熟的皖西白鵝,僅能產出區區幾克符合標準的“刀翎毛”,其珍貴程度,堪稱“軟黃金”。

國家級優良禽種——皖西大白鵝。岳陽攝
多年來,六安深耕這一特色資源,將鵝產業做成了支柱性農業品牌。這里不僅是全國最大的羽絨集散地之一,更構建了從種鵝繁育、生態養殖到屠宰加工、羽毛采集的完整產業鏈。
據統計,“十四五”以來,皖西白鵝養殖規模從1300萬只提升至2000萬只,增幅達54%。羽毛產量占據全國羽毛球用毛市場的“半壁江山”。
這漫山遍野的“白鵝軍團”,為六安奠定了無可比擬的原材料優勢,也為后續的產業飛躍埋下了最堅實的伏筆。
一只球拍的產業升級
有了“世界級”的原料,六安人開始思考更深層次的產業變革。
他們不甘于只做原料的供應地,而是要“用自己的球,打自己的賽”,將價值鏈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基于得天獨厚的鵝毛資源,六安的羽毛球制造產業應運而生,并迅速形成集群效應。本土企業如航羽、翎美等品牌迅速崛起,它們將原產于本地的優質鵝毛,通過分揀、清洗、烘烤、插球等近百道精密工序,轉化為一顆顆品質上乘、飛行穩定的高端羽毛球。
俯瞰六安市城區。岳陽攝
六安市教體局群眾體育科科長邱良永稱,這里生產的羽毛球,因其落點精準、耐打度高,深受國內外專業隊和業余愛好者的青睞,甚至成為多項國際賽事的指定用球。
如今,這條“從鵝群到球群”的產業鏈,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原材料的附加值,更催生了一個涵蓋球體、球拍、服裝、鞋襪等在內的體育用品制造生態。
昔日“論斤稱”的鵝毛,如今“按顆賣”,化身為一顆顆“六安智造”的羽毛球,飛向全國乃至全球市場,實現了從資源高地到產業高地的華麗轉身。
一座城市的文體旅新路
產業根基已牢,制造羽翼已豐,六安的探索并未止步。
如何讓這只“羽毛球”產生更大的能量,帶動整座城市的發展?六安給出的答案是:以“賽”為媒,鋪就文體旅融合的新賽道。
首屆“羽林爭霸”挑戰賽的成功舉辦,正是這一戰略的精彩實踐。這場賽事,遠不止于競技。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體育狂歡,人們在賽場上揮灑汗水,也在賽場外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六安首屆“羽林爭霸”羽毛球挑戰賽開幕式。人民網記者 周坤攝
六安市文旅投資公司總經理楊愛琴表示,賽事期間,相關的文旅推介、特產展銷、美食品鑒活動同步上演,將六安的山水風光、歷史文化與體育精神巧妙串聯。
一場賽事,“點燃”一座城。它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酒店客房爆滿,餐飲消費紅火,特產銷售大增。
體育引流,文化賦能,旅游承接,六安成功地讓“流量”變成了“留量”,讓“過客”成為了“常客”。六安用一根小小的鵝毛,旋動了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匯聚成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
當潔白的羽毛球在賽場上劃出優美弧線,它承載的,早已不僅是勝負,而是這座城市在新時代浪潮中,振翅高飛的雄心與夢想。
責任編輯:李志慧
